糧食收購項目
主要環境保護目標 指項目區周圍一定范圍內集中居民住宅區、學校、醫院、保護文物、風景名勝區、水源地和生態敏感點等,應盡可能給出保護目標、性質、規模和距廠界距離等。
原輔材料(包括名稱、用量)及主要設施規格、數量(包括鍋爐、發電機等):
建設項目主要原輔材料:混凝土、鋼筋、磚、木材等。
主要設備見表1。
水及能源消耗量
名稱
消耗量
名稱
"/>
|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淮安市淮安區瑞鵬稻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糧食收購項目環保審批受理公示
淮安市淮安區瑞鵬稻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糧食收購項目我局已受理,根據要求現將該項目的環評報告表有關情況公示如下。
聯系人:胡玉連 祁麗韞
聯系電話:0517-85966869
附件: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
項 目 名 稱: 糧食收購
建設單位(蓋章):淮安市淮安區瑞鵬稻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編制日期: 2014年02月26日
江 蘇 省 環 境 保 護 廳 制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說明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由具有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資質的單位編制。
1.項目名稱 指項目立項批復時的名稱,應不超過30個字(兩個英文字段作一個漢字)。
2.建設地點 指項目所在地詳細地址,公路、鐵路應填寫起止地點。
3.行業類別 按國標填寫。
4.總投資 指項目投資總額。
5.主要環境保護目標 指項目區周圍一定范圍內集中居民住宅區、學校、醫院、保護文物、風景名勝區、水源地和生態敏感點等,應盡可能給出保護目標、性質、規模和距廠界距離等。
6.結論與建議 給出本項目清潔生產、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的分析結論,確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說明本項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給出建設項目環境可行性的明確結論。同時提出減少環境影響的其它建議。
7.預審意見 由行業主管部門填寫答復意見,無主管部門項目,可不填。
8.審批意見 由負責審批該項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復。
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
糧食收購
建設單位
淮安市淮安區瑞鵬稻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法人代表
閔賽琴
聯系人
通訊地址
淮安市淮安區范集鎮范集村
聯系電話
傳真
郵政編碼
223200
建設地點
淮安市淮安區范集鎮范集村
立項審批部門
淮安區發改委
批準文號
淮發改備[2014]10號
建設性質
新建
行業類別
及代碼
倉儲業G5900
占地面積
(平方米)
12660
綠化面積
(平方米)
2000m2
總投資
(萬元)
1000
其中:環保投資(萬元)
13
環保投資占
總投資比例
1.3%
評價經費
(萬元)
預期投產
日期
2014年9月
原輔材料(包括名稱、用量)及主要設施規格、數量(包括鍋爐、發電機等):
建設項目主要原輔材料:混凝土、鋼筋、磚、木材等。
主要設備見表1。
水及能源消耗量
名稱
消耗量
名稱
消耗量
水(噸/年)
75
燃油(噸/年)
電(千瓦時/年)
5萬
燃氣(立方米/年)
燃煤(噸/年)
其它
廢水(工業廢水□、生活污水 )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本項目生活廢水為60t/a,經自建化糞池進行處理后,用于附近農田肥田,不外排。
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電磁輻射的設施的使用情況:
無。
主要設備:
1、主要設備
建設項目主要設備見表1。
表1 主要設備表
序號
名稱
數量
備注
1
移動式膠帶輸送機
2臺
2
移動式清理篩
2臺
3
排風機
8臺
工程內容及規模(不夠時可附另頁):
1、項目概況
建設項目由淮安市淮安區瑞鵬稻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1000萬元新建,位于淮安市淮安區范集鎮范集村,占地面積12660平方米,新建農戶服務中心1棟、高大平房倉2棟,總建筑面積為4000平方米。建設項目主要從事糧食收購,預計2014年9月建成投產,投產后將形成年倉儲糧食13000噸的儲備能力。
建設項目不設置食堂和浴室。
2、與產業政策、環境規劃和用地規劃的相符性
建設項目不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本)》(2013修正)中限制類、淘汰類行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也不屬于《江蘇省工業和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2年本)中淘汰類、限制類行業,符合江蘇省產業政策要求。
建設項目擬建地位于淮安市淮安區范集鎮范集村,用地性質屬一般農用地,項目南側為實聯大道,交通便利,選址合理,也符合當地規劃要求。
3、工程內容及生產規模
表2 項目主體工程
序號
工程名稱
(車間、生產裝置或生產線)
產品名稱
及規格
設計能力
年運行時數
1
農戶服務中心1棟
/
1000m2
7200h
2
高大平房倉2棟
/
3000m2
4、公用工程
(1)給排水
建設項目自來水用水75t/a,來自范集鎮范集村自來水廠。
建設項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經雨水管網收集后就近排入水體;建設項目無生產工藝廢水產生;生活廢水產生量為60t/a。經自建化糞池進行處理后,用于附近農田肥田,不外排。
(2)供電
建設項目用電量為5萬千瓦時/年,來自范集鎮供電線路接入。
(3)貯運
建成后原材料及產品進出廠均使用汽車運輸。
建設項目公用工程一覽見表3。
表3 建設項目公用及輔助工程一覽表
類別
建設名稱
設計能力
備注
貯運工程
原輔料運輸
/
本項目糧食運進運出均用汽車運輸
產品運輸
約13000t/a
公用工程
給水
75t/a
來自范集鎮東風村自來水管網
排水
0
生活廢水產生量為60t/a。經自建化糞池進行處理后,用于附近農田肥田
供電
5萬千瓦時/年
來自范集鎮供電線路接入
綠化
2000 m2
環保工程
除塵裝置
布袋除塵器除塵
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相關標準
化糞池
0.5m3
處理后用于附近農田肥田
雨污管網
-
雨水管網和污水管網采取雨污分流制
固廢暫存場
50m2
安全暫存
噪聲治理
降噪量30dB(A)
合理布局、減振底座等,廠界噪聲達標
5、環保投資
建設項目環保投資13萬元,占總投資的1.3%,具體環保投資情況見表4。
表4 建設項目環保投資一覽表
污染種類
設施名稱
環保投資(萬元)
數量
設計能力
廢水
化糞池
1
1套
0.5m3
雨污管網
0.5
1套
-
廢氣
除塵裝置
8
1套
-
噪聲
設備降噪、廠房隔聲
2
-
降噪量30dB(A)
固廢
固廢堆場
0.5
1套
50m2
綠化
綠化
1
2000 m2
合計
13
6、職工人數及工作制度
建設項目定員5人,采用單班工作制度,每班工作8小時,年工作300天,年總工作時數以2400小時計。
7、廠區平面布置情況
建設項目擬建地位于淮安市淮安區范集鎮范集村,平面布置如下:
建設項目大門朝南,在實聯大道旁,農戶服務中心在大門東側位置,倉儲車間分為南、北兩個車間,靠項目北側布置。化糞池在農戶服務中心東側。固廢堆場在倉儲車間一西。詳見廠區平面布置圖。
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情況及主要環境問題:
建設項目為新建項目,原為一空地,無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情況及主要環境問題。
建設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簡況
自然環境簡況(地形、地貌、地質、氣候、氣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樣性等):
一、地形、地貌、地質
淮安區屬揚子淮地臺的蘇北斷拗的北緣,基底為元古代的變質巖,上部為晚臺生界至中生界的一套陸相 濱海相煤系和碳酸鹽建造,土壤成土母質為黃泛沖積物和湖相沉物。淮安區為國家地震烈度7度區,距郯廬斷裂帶直線距離90公里。
二、氣候、氣象
淮安區地處里下河北亞熱帶和暖溫帶過渡段,兼有南北氣候特征,季風氣候顯著,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正常氣候條件下,冬季主導風為東北風,夏季主導風為東南風,地面年均風速3.1m/s, 年均氣溫14.10C,年均無霜期220天,平均日照2269小時, 年均相對濕度79%。
三、水文、植被、生物多樣性
淮安區地處里下河水網地區,過境河流有大運河、蘇北灌溉總渠、廢黃河、里運河、入海水道,境內總長146公里。
淮安區是傳統的農業區,農業發達,農作物品種齊全,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
大豆、油菜等。植被屬于常綠灌木林和暖溫帶落葉闊葉的混交型,現主要為意楊,另有
水杉等少量雜樹。
社會環境簡況(社會經濟結構、教育、文化、文物保護等):
淮安區即原楚州區,2012年2月23日楚州區更名淮安區,屬轄現淮安市,位于江蘇省蘇北中部,地處京杭大運河與蘇北灌溉總渠交匯處,總面積1600多平方公里,現轄有26個鄉鎮,人口122.2萬。境內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四季分明。主導產業為紡織、毛巾、鹽化工、教具,2013年度完成財政收入42.99億元。現有大專院校2所,職工學校6所,中專院校3所,進修學校1所,另有部分科研設計單位,全區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有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青少年宮各1個,淮劇團1個。淮安區文物景點較多,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6處;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悠久,是國務院命名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素有 壯麗東南第一州 之美譽;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 興漢三杰 之一的韓信、《西游記》作者吳承恩、南宋抗金英雄梁紅玉、民族英雄關天培等一批名人志士,特別是一代偉人周恩來1898年誕生在楚州,為中華民族近代發展史增添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環境質量狀況
建設項目所在地區域環境質量現狀及主要環境問題(環境空氣、地面水、地下水、聲環境、輻射環境、生態環境等):
(1)環境空氣
根據淮安區環境監測站空氣自動站2013年9月24日至2013年9月30日七日監測數據,環境空氣中
SO224小時平均濃度在5 g/Nm3~17 g/Nm3之間;
NO224小時平均濃度在17 g/Nm3~34 g/Nm3之間;
PM1024小時平均濃度在28 g/Nm3~82 g/Nm3之間;
PM2.524小時平均濃度在19 g/Nm3~50 g/Nm3之間;
O3日最大8小時平均在25 g/Nm3~78 g/Nm3之間;
CO24小時平均濃度在1.112mg/Nm3~1.745mg/Nm3之間。
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和其它5種污染物的24小時平均濃度均符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
(2) 水環境
本項目位于淮安區范集鎮范集村。本項目無工藝廢水產生,生活廢水經自建化糞池進行處理后,用于附近農田肥田,不外排,對周圍水環境無影響。
(3) 聲環境
本項目位于淮安區范集鎮范集村,項目四周環境噪聲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區標準。經監測,項目周圍聲環境質量符合《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區標準。
地下水級別為優良級別。
除醫療、通訊外,無輻射源。
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列出名單及保護級別):
表5 建設項目主要環境保護目標表
環境
要素
環境保護
對象名稱
方位
距離
(m)
規模
環境功能
環境空氣
范集鎮姚橋村居民
E
100
50人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類區
聲環境
范集鎮姚橋村居民
E
100
50人
《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1類區
地表水
/
/
/
/
/
評價適用標準
環
境
質
量
標
準
1、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區標準,具體標準值見表6。
表6 《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
標準
晝間 dB(A)
夜間 dB(A)
聲環境質量標準
1類
55
45
2、環境空氣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見表7。
表7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
污染物
取值時間
二級標準濃度限值
標準來源
SO2
年平均
60
g/Nm3
GB3095 2012
24小時平均
150
1小時平均
500
NO2
年平均
40
24小時平均
80
1小時平均
200
PM10
年平均
70
24小時平均
150
PM2.5
年平均
35
24小時平均
75
O3
日最大 8 小時平均
160
1 小時平均
200
CO
24小時平均
4
mg/Nm3
1小時平均
10
3、地面水環境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Ⅳ類標準,見表8。
表8 地表水執行的標準限值 單位:除pH外為mg/L
類別
pH
CODCr
BOD5
DO
TP
NH3-N
Ⅳ
6~9
30
6
3
0.3
1.5
污
染
物
排
放
標
準
施工期:
施工噪聲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見表9。
表9 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限值 單位:dB(A)
晝間
夜間
70
55
施工揚塵排放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 1996)表2中顆粒物無組織排放時周界外濃度最高點不大于1.0mg/m3。
運營期:
1、噪聲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1類標準,見下表10;
表10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
標準
晝間 dB(A)
夜間 dB(A)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1類
55
45
2、工藝廢氣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中標準,見表11。
表11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污染物
最高允許排放濃度(mg/m3)
最高允許排放速率
(kg/h)
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mg/m3)
排氣筒高度(m)
二級
監控點
濃度
顆粒物
120
15
3.5
周界外濃度最高點
1.0
總
量
控
制
指
標
廢水:外排量為0;
粉塵:0.03t/a;
固體廢棄物:固廢外排量為0。
建設項目工程分析
一、人員情況
施工期(150d左右):建筑施工人員約50人,產生少量生活垃圾及生活廢水。
營運期:項目僅有職工5人,產生少量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
二、生產制度
年工作300d,一般工作工作時間為8:00~12:00及14:00~18:00,每天工作約8h,年工作時數為2400h。
三、項目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
主要產污環節為辦公樓產生生活廢水,高大平房倉庫產污環節見下圖。
工藝流程說明:
來糧經清理后,經檢測合格后,輸送進入平房倉進行貯存,根據需要進行發放,若不發放則經倒合進行貯倉貯存,適時監測。
四、主要污染工序
(一)施工期(150d左右):
1、噪聲:在施工階段,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打樁機、振搗棒、吊車、升降機等設備工作時產生噪聲,裝修時電鋸等設備產生噪聲,噪聲源強度在80~90dB(A)之間。
2、揚塵:在取土、運輸、堆放過程中產生揚塵。
3、固體廢棄物:建筑施工產生的建筑施工垃圾量約為50t,建筑工人生活產生生活垃圾約為7.5t。
4、廢水:施工場地產生一定量的積水,以及建筑工人生活時排放生活廢水,其排放量約為600t。
(二)營運期:
1、廢水:本項目不產生工藝廢水,本項目職工辦公、生活產生生活污水。職工5人,年工作日300天,人均用水量按50L /人 t;d計,則生活用水量約為75t/a;生活廢水排放量以用水量的80%計,則本項目生活污水排放量約60t/a。
2、廢氣:
本項目主要為庫區作業過程中來糧初清產生粉塵,類比同類企業粉塵產生濃度約為200mg/m3,設置布袋除塵器除塵,吸風量為1000m3/h,每天按6小時,全年按250天計, 全年廢氣量為150萬m3/a,計算得產生量約為0.3t/a;糧食運輸、打包過程產生無組織粉塵,經預測,項目周界外濃度最高點粉塵濃度<1.0 mg/m3。
3、固廢:職工生活垃圾按0.8kg/人.d計,則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2t/a;糧食清理產生少量雜質,糧食清理雜質量占糧食量約0.5~0.8 l;,本項目年倉儲13000噸,產生量約為10t/a。
4、噪聲: 主要為風機、輸送機產生噪聲、噪聲源強約75~80dB(A)。
項目主要污染物產生及預計排放情況
內容
類型
排 放 源
污染物名稱
處理前產生濃度及
產生量
處理后排放濃度及
排放量
大氣污染物
運輸打包工序
無組織粉塵
項目周界外濃度最高點粉塵濃度小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顆粒物1.0 mg/m3
清理工序
有組織粉塵
200 mg/m3, 0.3t/a;
20 mg/m3,0.03t/a;
水污
染物
生活
污水
/
廢水量60t/a
用于附近農田肥田,不外排
固體廢棄物
辦公
場所
生活垃圾
1.2t/a
外排量0
清理工序
糧食雜質
10t/a
外排量0
噪
聲
運營期
建設項目高噪聲設備主要為風機、輸送機,單臺設備噪聲值約為75-80dB dB(A)。
主要生態影響(不夠時可附頁)
因本項目地處淮安區范集鎮范集村,在劃定的廠界內施工,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較小。項目建成后,通過采取有計劃的綠化措施,生態環境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使建設項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小到最低程度。
環境影響分析
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
1、噪聲環境影響分析:
施工時,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打樁機、振搗棒、吊車、升降機等設備工作產生噪聲,裝修時,電鋸等設備產生噪聲;施工時應將施工設備特別是噪聲值大的施工設備放置在劃定的廠區中心地點作業,確保各種施工機械的施工場界噪聲值達到《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中規定的標準;同時應加強工程管理,做好施工安排,不在夜間施工。
2、揚塵環境影響分析:
在取土和運輸時產生揚塵,對周圍大氣環境產生影響。汽車運輸中可能會產生二次揚塵,在運輸道路沿線造成污染, 使得環境空氣中的TSP濃度增加;施工中有大量土方、砂料等需要臨時堆放,堆放的沙土等在干燥、大風天氣會產生揚塵;因此應加強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輕裝輕放、合理存放,在裸露工地上覆蓋聚乙烯薄膜,在堆放的土方、砂料等表面定期采取灑水抑塵等措施,盡可能避免揚塵的產生。
3、固廢環境影響分析:
施工期產生固廢主要為各種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員生活垃圾。建筑施工垃圾量約為50t,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約為7.5t,應分類收集,及時清運,建筑垃圾可用于廠區道路等輔助設施建設,生活垃圾可由環衛公司集中運送處理,所有垃圾必須進行安全處置,不得排入內河,以免影響環境。
4、廢水環境影響分析:
施工廢水主要為泥漿廢水,來自澆水泥工段,排放量較難估算,主要污染因子為SS。施工期間產生的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循環使用,不外排。應管理好施工隊伍生活污水的排放,設置臨時廁所、化糞池和食堂污水隔油池等,進行處理后方可外排。
本項目施工期相對持續時間較短,以上影響屬于間歇性和短暫性的,將隨著施工期的結束而自然消除。
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
1、水環境影響分析
建設項目為糧食收購項目,主要是倉儲糧食。建設項目不產生工藝廢水。生活廢水主要為職工辦公、生活產生生活廢水。生活廢水產生量約為60t/a。經自建化糞池進行處理后,用于附近農田肥田,不外排,對周圍水環境基本無影響。
2、大氣環境影響分析
建設項目主要為庫區作業過程中來糧初清產生粉塵,粉塵產生濃度約為200mg/m3,產生量約為0.3t/a,經采取布袋除塵器除塵,除塵效率 90%,每天初清按6小時,全年按250天計,全年廢氣量為150萬m3/a,粉塵排放濃度約為20mg/m3,排放量約為0.03t/a(排放速率0.02 kg/h),經15米高排氣筒高空排放,達到顆粒物《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二級標準,即最高允許排放濃度 120mg/m3,最高允許排放速率 3.5kg/h;糧食運輸、打包過程產生無組織粉塵,車間加強通風,經預測,項目周界外濃度最高點粉塵濃度<1.0 mg/m3,達到顆粒物《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1.0mg/m3標準,經采取以上措施粉塵對周圍大氣環境影響較小。
3、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
建設項目固體廢物中生活垃圾共1.2t/a,統一收集后的生活垃圾由環衛公司集中處置;糧食清理產生少量雜質,糧食清理雜質量占糧食量約0.5~0.8 l;,本項目年倉儲13000噸,產生量約為10t/a,其中泥石塊可用于道路建設,谷渣可作飼料利用;本項目固廢經妥善處置后,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建設項目一般工業固廢的暫存場所需按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要求建設,具體要求如下:
(1)貯存、處置場的建設類型,必須與將要堆放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類別相一致。
(2)貯存、處置場應采取防止粉塵污染的措施。
(3)為防止雨水徑流進入貯存、處置場內,避免滲濾液量增加和滑坡,貯存、處置場周邊應設置導流渠。
建設項目產生的各種固廢均可得到有效處置,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4、聲環境影響分析
建設項目高噪聲設備主要為風機、輸送機,單臺設備噪聲值約為75-80dB(A),擇受噪聲影響最大的廠界四周外1m作為預測點進行預測,其中,建設項目夜間不進行作業,因此夜間無生產噪聲產生。其主要計算情況如下:
(1)聲環境影響預測模式
LX=LN LW LS
式中:LX 預測點新增噪聲值,dB(A);
LN 噪聲源噪聲值,dB(A);
LW 圍護結構的隔聲量,dB(A);
LS 距離衰減值,dB(A)。
廠房墻壁、門窗等圍護結構的隔聲量主要取決于其單位面積質量G(kg/m2) 及噪聲頻率f(Hz)。
(2)在環境噪聲預測中各噪聲源作為點聲源處理,故距離衰減值:
LS=20lg(r/r0)
式中:r 關心點與噪聲源合成級點的距離(m);
r0 噪聲合成點與噪聲源的距離,統一r0=1.0m。
(3)多臺相同設備在預測點產生的聲級合成
= +
式中:LTp 多臺相同設備在預測點的合成聲級,dB(A);
Lpi 單臺設備在預測點的噪聲值,dB(A);
n 相同設備數量。
(4)噪聲影響預測結果
關心點噪聲預測結果見表12和表13。
表12 關心點噪聲影響預測結果
序號
設備名稱
數量
(臺)
等效聲級
dB(A)
所在
車間
名稱
治理
措施
距最近廠界距離(m)
降噪效果
排放情況
東
南
西
北
1
風機
8臺
80
生產車間
合理布局+減振底座+廠房隔聲
25
55
35
30
30
達標排放
2
輸送機
2臺
75
25
55
35
30
表13 廠界噪聲影響預測結果
測點序號
晝 間
疊加影響值
預測值
評價結果
東
53.5
55
達標
南
50.9
55
達標
西
52.8
55
達標
北
52.9
55
達標
測點序號
夜 間(*)
疊加影響值
預測值
評價結果
東
0
45
達標
南
0
45
達標
西
0
45
達標
北
0
45
達標
注:(*)建設項目夜間不進行生產,因此夜間無生產噪聲產生。
建設項目高噪聲設備合理布局,經減振、隔聲和距離衰減后,對影響最大的東廠界疊加影響值為53.5dB(A),本項目廠界周邊晝間噪聲本底值相對較低,夜間企業不進行生產活動。因此,建設項目晝間廠界噪聲可以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1類標準要求,夜間不進行施工操作,無噪聲影響。因此,本項目噪聲源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2、 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分析
建設項目生產過程中粉塵采取布袋除塵器除塵,該裝置對除塵效率高,排放粉塵小于《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相關標準要求;建設項目生活廢水經自建化糞池進行處理后,用于附近農田肥田,不外排;固廢都得到了合理處置。
本項目屬倉儲類項目,非一般工業生產項目。從污染物產生指標、生產工藝的清潔性等方面綜合而言,建設項目的生產工藝較成熟,排污量較小,符合清潔生產的原則要求,體現了循環經濟理念。
3、 建設項目環保投資
建設項目環保投資13萬元,占總投資的1.3%,具體環保投資情況見表4。
項目擬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預期治理效果
內容
類型
排 放 源
(編號)
污染物
名稱
防治措施
預期治理
效果
大氣
污染物
運輸打包工序
無組織
粉塵
加強車間通風
達標排放
初清工序
粉塵
設置布袋除塵器,除塵效率 90%,通過1個15m高排氣筒排放
水
污
染
物
生活廢水
COD
SS
氨氮
總磷
經自建化糞池進行處理后,用于附近農田肥田
不外排
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
-
-
-
-
固
體
廢
物
生產
糧食雜質
泥石塊可用于道路建設,谷渣可作飼料利用
有效處置
辦公、生活
生活垃圾
環衛清運
噪
聲
建設項目高噪聲設備主要為風機、輸送機,單臺設備噪聲值約為75-80dB dB(A),通過相應的降噪措施和距離衰減后,可使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1類標準要求。
其它
-
生態保護措施及預期效果:
⑴在施工前期,采取相應措施盡量減少揚塵的產生。
⑵搞好綠化工作,在生產車間、辦公樓及廠界四周、道路兩側均種植花草、樹木美化生活環境。
本項目建成后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可使遭破壞的生態環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表14 污染治理投資及 三同時 驗收一覽表
項目名稱
污染源
污染物
治理措施(設施數量、規模、處理能力)
處理效果、執行標準或擬達要求
投資額(萬元 )
進度
廢水
生活污水
CODCr
SS
NH3-N
TP
化糞池處理
用于附近農田肥田
1
與本項目
同時設計、同時施工,項目建成時同時投入運行
廢氣
生產車間
粉塵
設置布袋除塵器,通過1個15m高排氣筒排放;加強車間通風。
達到《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相關標準
8
噪聲
生產車間
/
隔聲、減震設施
《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1類和4類。
2
固廢
生產和員工生活
一般固廢
一般固廢暫存設施
確保不產生二次污染
0.5
綠化
綠化
2000平方米
1
清污分流、排污口規范化設置
雨污分流
規范化設置
0.5
環境管理
建立機構、配套設備
委托淮安區環境監測站進行
總量平衡具體方案
大氣污染物在淮安區范圍內平衡;生活廢水、固廢總量指標為零。
衛生環境防護距離設置
合計
/
13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建設項目由淮安市淮安區瑞鵬稻麥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1000萬元新建,位于淮安市淮安區范集鎮范集村,占地面積12660平方米,新建農戶服務中心1棟、高大平房倉2棟,總建筑面積為4000平方米。建設項目主要從事糧食收購,預計2014年9月建成投產,投產后將形成年倉儲糧食13000噸的儲備能力。
1、廠址選擇與規劃的相容性
建設項目擬建地位于淮安區范集鎮范集村,占地面積12660平方米,新建農戶服務中心1棟、高大平房倉2棟,總建筑面積為4000平方米。用地性質屬一般農用地,項目南側為實聯大道,交通便利,選址合理,因此,本項目符合淮安市及淮安區總體規劃、環保規劃等相關規劃要求。
2、與產業政策的相符性
建設項目不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本)》(2013修正)中限制類、淘汰類行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也不屬于《江蘇省工業和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2年本)中淘汰類、限制類行業。本項目為允許建設項目,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
3、污染物達標排放,區域環境功能不會下降
(1)廢水
建設項目為糧食收購項目,主要是倉儲糧食。建設項目不產生工藝廢水。生活廢水主要為職工辦公、生活產生生活廢水。生活廢水經自建化糞池進行處理后,用于附近農田肥田,不外排。對周圍水環境基本無影響。
(2)廢氣
建設項目主要為庫區作業過程中來糧初清產生粉塵,經采取布袋除塵器除塵,除塵效率 90%,經15米高排氣筒高空排放,粉塵排放濃度、排放速率達到顆粒物《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二級標準相關要求;糧食運輸、打包過程產生無組織粉塵,達到顆粒物《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1.0mg/m3標準,經采取以上措施粉塵對周圍大氣環境影響較小。
(3)固廢
建設項目固體廢物中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后的生活垃圾由環衛公司集中處置;糧食清理產生少量雜質,其中泥石塊可用于道路建設,谷渣可作飼料利用;本項目固廢經妥善處置后,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4)噪聲
建設項目高噪聲設備主要為風機、輸送機,單臺設備噪聲值約為75-80dB dB(A),通過相應的降噪措施和距離衰減后,可使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1類標準要求。
4、符合清潔生產原則,基本滿足循環經濟要求
本項目屬倉儲類項目,非一般工業生產項目。從建設項目污染物產生指標等方面綜合而言,建設項目的生產工藝較成熟,排污量較小,基本符合清潔生產的原則要求,體現了循環經濟理念。
5、滿足區域總量控制要求
建設項目大氣污染物粉塵0.03t/a,在淮安區范圍內平衡;生活廢水經化糞池處理用于附近農田肥田,不外排;固廢排放量為零。
6、結論
綜上所述,建設項目產生的各項污染物均可得到有效處置,可達標排放,對環境的影響較小,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講,該項目在擬建地建設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