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一封匿名舉報信擺到了南通質監局稽查支隊執法人員的案頭:市場上有人用劣質油冒充優質油銷售;南通某大型企業燒鍋爐使用的0號柴油有異味,很可能就是假冒劣質油。
質監執法人員馬上聯想到南通市有不少大企業的鍋爐都需要燃燒0號柴油,如果情況屬實,不但影響企業生產效能,而且劣質油的閃點低極易引起爆炸,安全隱患不容忽視。
一場在全市范圍內的秘密大排查由此展開。質監執法人員將幾家大企業鎖定為重點對象。其中,某大型企業一天就要使用約8噸的0號柴油,如此大的需求,一般情況只有向大的石油公司購買。
由于案情復雜,涉案金額大,且涉及投資企業的切身利益,南通質監局稽查支隊抽調精兵強將,并聯合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進行立案調查。
2009年3月13日,南通質監局稽查支隊執法人員再次前往該企業,對企業使用的0號柴油進行取樣。
3月18日,檢測結果出來,這些柴油的餾程、閃點等安全性指標均不合格,存在安全隱患。
“一般來說,燃料油閃點低,0號柴油閃點高?!睓z測結果初步證實了質監執法人員的前期判斷,這些柴油是偽劣產品。
3月20日,執法人員赴該石油公司了解情況。奇怪的是,有關證據表明,該石油公司并沒有直接和該企業發生業務關系,也未與該企業簽訂相關銷售合同。
油到底從何而來?執法人員將突破口鎖定在送油的油罐車上。該企業資材處反映,柴油主要是由兩輛油罐車運輸的,并提供了車牌號。
順藤摸瓜,3月23日上午,其中一輛車的駕駛員潘某和押運員俞某被質監執法人員找到。兩人反映,油是一個叫朱某的女子讓送的。兩人回憶,曾在3月9日、3月12日和3月13日共幫朱某送油3次:第一次是從通州二甲的某廢油凈化廠運送13噸油到該企業;第二次是從該企業退貨15.22噸送到通州東大市場旁的某廢油凈化廠;第三次是從該石油公司油庫拉13噸油卸掉12噸給油船,再到二甲的廢油凈化廠裝了8噸左右的油摻在一起送到該企業。
3月23日晚,執法人員又連夜趕到海門,并在次日凌晨對另一位駕駛員樊某進行了調查。樊某同樣反映是受朱某委托送油到該企業的。其提供的送貨單顯示,從2月24日開始先后9次幫朱某從通州二甲、通州東大市場附近和如東拉油到該企業和南通其他兩家單位。
根據駕駛員提供的線索,執法人員又馬不停蹄地趕到通州二甲某油脂廠、如東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等煉油廠進行調查,證實朱某確實在他們這里購買燃料油。
案情漸漸清晰。3月24日晚,當執法人員還在討論案情時,聽到風聲的朱某,迫于壓力前來主動投案,交待了事情的前前后后經過。
今年2月,該企業在公司網站上發出購買124.069噸0號柴油的底價詢價單,朱某在網上給出了4.45元每公斤的報價,不久就接到通知中標了。2月24日起,朱某開始根據該企業資材處的通知送貨。但如果從石油公司拿0號柴油,再以4.45元每公斤的價格銷售到該企業,每噸就要虧掉80元左右,于是她決定從二甲、如東等地的廢油凈化廠買凈化的廢油冒充0號柴油送到該企業。該企業在收到貨后,就將貨款打到石油公司的賬號上,因無法取現,朱某只好再用該批貨款,從石油公司拿油再去銷售。
據朱某交待,凈化油的價格每噸在3400元至3700元之間,比0號柴油每噸便宜1000元至1500元。
初步認定,朱某以石油公司名義用廢油凈化油假冒0號柴油銷售給該企業,前后數量共計72.82噸,貨值324049元。
近日,江蘇南通質監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之規定,對朱某作出行政處罰決定:責令停止銷售以假充真的柴油,處50萬元罰款,并將該案移送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