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 浙江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省特級專家嚴建華領導的交叉學科團隊成功研發出一套為鍋爐做“CT”的技術,使人們可以準確觀測鍋爐內部復雜的燃燒過程,并偶合到燃燒控制系統實現運行優化調整,燃燒由此變得更加安全、清潔、高效。該成果日前獲得2015年度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據悉,一座發電功率為100萬千瓦的發電鍋爐,其大小相當于一座25層高、每層面積500平方米的樓房,爐膛里面充滿了風煤劇烈混合的高溫氣固兩相流,熊熊燃燒反應的高溫兩相流溫度高達1000多攝氏度。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鍋爐內部的燃燒過程幾乎是一個“黑箱”,即便能夠在個別位置實現單點溫度或濃度測量,其結果也不能代表燃燒過程全貌,不啻是“盲人摸象”。據了解,目前,這項技術已經發展得頗為成熟,從內蒙古草原到南海之濱,許多大型燃煤發電企業已采用這一技術,實時掌握了鍋爐內三維溫度分布、燃燒狀況、污染物排放情況,結合先進的燃燒模型預測控制,機組運行更為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鍋爐燃燒可以持續處在最佳狀態,發電煤耗和污染物排放都下降了。
聲明:鍋爐信息網圖片及新聞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