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內滿懷期待年底出現“翹尾”的行情下,汽車市場卻露出些許“疲態”。12月9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汽車產銷數據顯示,11月的汽車銷量為232.8萬輛,環比下降7.1%,同比下降7.9%,終結了自6月以來持續多月的正增長走勢。不得不說,在汽車市場沖擊全年銷量目標的關鍵節點上,車市“雙降”的結果有點出乎意料。隨著11月汽車銷售數據的公布,關于今年汽車總銷量最終結果、明年車市走向等,成為汽車市場普遍關注的話題。“受市場環境對汽車消費市場沖擊,消費者購車需求釋放受阻,終端汽車市場表現低于預期,供給端節奏放緩,為汽車市場穩定運行帶來較大壓力。”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在12月月度信息發布會上總結11月車市時,略顯遺憾地說,由于11月車市表現“雙降”,現將2022年全年國內汽車總銷量從2750萬輛調整為2680萬輛,預計同比增長調整為2%。按照原有規劃,在成色十足的“金九銀十”氣氛烘托下,業內一致看好年底車市表現,期待以高增長成績為2022年汽車市場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從汽車消費市場環境來看,這樣的期待并非沒有緣由。2022年,是汽車市場利好性政策切換的關鍵性一年。其中,針對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市場的兩項利好政策,即階段性減征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政策以及新能源車國家補貼政策,均將于今年底退出市場。以往,在一項利好政策即將退出市場前,都會引發一波消費市場的搶購熱潮。但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轎車、SUV和MPV三大類車型的市場銷量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MPV的降幅最為明顯,呈現兩位數下滑。記者注意到,這已不是中汽協首次調整今年國內車市銷量目標。今年初,中汽協曾預測今年國內車市總銷量為2750萬輛,同比增長5.4%。但此后,受多重客觀因素影響,國內車市出現負增長,中汽協遂將目標下調至2700萬輛、預計同比增長3%。6月以來,隨著利好政策“組合拳”相繼落地,國內車市出現了企穩回升態勢。業內認為全年汽車銷量成績有望同比增長超5%,也就是達到今年初既定的銷量目標。然而,臨近歲末,車市銷量預期目標再次下調。由此不難看出,汽車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在整體車市發展放緩的情況下,引領汽車市場轉型發展的新能源車能否逆勢增長,備受關注。令人欣喜的是,11月,新能源車銷量為78.6萬輛,同比增長72.3%,刷新了歷史最高紀錄。作為新能源車市場化推廣程度的“晴雨表”,市場滲透率是觀察新能源車市場認可度的關鍵指標。11月,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達到33.8%,穩定地保持在三成以上。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11月的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突破了600萬輛大關,市場占有率達到了25%。這意味著,我國已提前3年完成國務院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新能源汽車將在2025年滲透率達到25%”的目標。新能源車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在車市中的重要地位,而新能源車市場表現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內車市整體發展。中汽協預測,2023年新能源車市場將保持較快發展勢頭,新能源車市場銷量有望達到900萬輛,同比增長35%。雖然新能源車發展勢頭令人欣喜,但也面臨著行業規模迅速擴張下的市場競爭、補貼政策取消、動力電池成本高、產品殘值低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壓力。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伴隨著電動化加速發展,汽車智能化領域的角逐也逐步開啟,新能源車對行業生態的重構,既蘊含機遇,更充滿挑戰。比如,汽車芯片和軟件系統歷來是自主品牌的薄弱環節,至今仍面臨著“卡脖子”問題,要想徹底解決這些關鍵問題,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中國工程院院士、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克強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介紹說:“在事關新能源車發展的核心技術領域,國內企業缺乏系統重構技術,相關基礎技術及器件仍受制于人,包括基礎軟件與操作系統、車規級芯片等面臨短缺,影響著汽車企業的生產、銷售。”針對這一現象,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在2022中國汽車論壇上公開表示,由于受“缺芯”、動力電池成本走高等因素影響,長安汽車今年前三季度產能損失達到60.6萬輛。當車企產能無法有效供給時,近2年困擾消費者的新車等待時間長、交付難等問題仍將存在。從長遠發展來看,這是新能源車市場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雖然市場發展存在種種變數,但是2023年的汽車市場依然讓人充滿期待。中汽協預測,2023年我國汽車總銷量為2760萬輛,同比增長3%。在失去多項利好政策扶持的情況下,這樣的市場預期給波動中的車市注入了信心。談及給出這一目標的原因,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告訴《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消費信心恢復緩慢、芯片供應緊張、消費透支等,將成為2023年汽車市場發展的影響因素。當前,我國汽車市場仍處于普及期向普及后期的過渡階段,新車銷售由增量市場逐步轉向存量市場。盡管近幾年我國車市出現了波動,但由于中國汽車工業產銷目前已處于短期調整的尾聲,未來車市將保持溫和的增長態勢。公安部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4.15億輛。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也公開表示,按照每年4000萬輛的更新速度計算,今年2700萬輛左右的銷量還沒有達到新車銷量峰值,未來幾年,新能源車和整個車市必將呈現新一輪增長。陳士華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計未來我國汽車全年銷量的最高點在4000萬輛左右,而現在全年最高銷量始終未突破3000萬輛關口,意味著我國汽車消費市場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當前汽車產業并非只強調量的增長,而是轉向高質量發展,比如落后產能淘汰、借助電動化發展契機向智能網聯化發展等,上述因素將成為我國汽車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力量。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