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3中國和全球鋼鐵需求預測暨2022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研究成果發布會”,以視頻會議形式成功召開。《2022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研究成果》顯示,109家鋼鐵企業進入本次評估范圍,合計粗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0.9%,而去年入圍的鋼鐵企業為122家,合計占全國粗鋼總產量90.2%。其中,中國寶武鋼鐵、鞍鋼、中信泰富特鋼、首鋼等多個大型鋼企名列前茅,技術創新能力、綠色低碳水平等因素占據了較高的評價權重。
“今年入圍的企業減少,但合計產量占比卻有所提升,其中相當一部分原因是行業內聯合重組減少了企業數量。”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范鐵軍表示,今年以來,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和資產整合的步伐明顯加快。隨著寶鋼、武鋼的破局重組,前十位鋼鐵企業的集中度不斷增加,部分綜合實力較強的龍頭民營鋼企及區域龍頭鋼企正在嘗試并購,《2022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研究成果》中的A類以上企業也多于往年。
在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看來,鋼鐵行業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前及未來幾年仍將是整合重組的窗口期。隨著產能整合的推進,鋼鐵業集中度的提升是確定性趨勢。企業數量減少,能夠優化行業的競爭結構,減少無序競爭,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平抑市場價格波動,促進鋼材價格穩定。而尾部企業的整合也有利于其聚焦于細分領域,提高對上下游的議價能力,有利于弱化行業的周期性,促進行業及企業盈利更趨穩定。
今年2月份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已明確提出,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依托行業優勢企業,在不銹鋼、特殊鋼、無縫鋼管、鑄管等領域分別培育1至2家專業化領航企業。對此,范鐵軍表示,鋼鐵行業正在逐步形成三類企業,一是寶武鋼鐵、鞍鋼等以超大規模為主要特點的鋼鐵企業,作為未來行業發展和競爭的主力軍,企業數量仍會有所增加;二是中信特鋼、青山控股、敬業集團等專業化企業,在部分細分鋼材品種的市場占有率甚至超過了50%,未來將成為整個鋼鐵行業的“穩定劑”和“壓艙石”;三是滿足中低端消費的中小型鋼企,由于目前中低端產品需求仍然較多,企業間同質化競爭也越發激烈,但未來數量會逐漸減少,三類企業最終將逐漸形成一個穩定的橄欖型結構,以差異化的經營策略謀求各自的健康發展。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