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第一屆中國—東盟國家藍色經濟論壇在廣西北海開幕。
作為第20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框架下系列重要高層論壇之一,本屆論壇為首次舉辦。圍繞“攜手發展藍色經濟,共創向海繁榮之路”主題,論壇深入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聯合國“海洋十年”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構建中國—東盟藍色經濟伙伴關系和海洋命運共同體,先后舉辦了開幕式、主題報告會、專題報告會、廣西—東盟國家海洋經濟產業推介會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廣西成果展、現場參觀考察等系列活動,更好地促進了中國與東盟國家在發展海洋經濟、維護海洋健康、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傳播海洋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為中國和東盟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增添動力。
開幕式上,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國—東盟國家海洋科技聯合研發中心)與柬埔寨王國環境部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簽訂海洋生態系統保護與管理合作協議,與泰國朱拉隆功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簽訂海洋科技合作諒解備忘錄。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中國—東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自然資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國—東盟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共同發布中國—東盟海域水色水溫遙感一張圖。會議接受由廣西欽州市孔雀灣紅樹林項目“藍碳”交易購買方企業捐贈的140噸紅樹林碳匯。經第三方專業技術機構根據生態環境部有關規定核準減排量進行抵消,本屆論壇實現碳中和,成為“零碳會議”。
專題報告會上,圍繞數字海洋與數據共享、現代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與合作、海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合作、海洋科技聯合研發與智庫建設四個主題,國內外有關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分別發表演講。
中國和東盟國家有關政府部門、駐華使領館官員、涉海國際組織、涉海科研教育機構和企業界代表約500人參會。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