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以綠色甲醇、綠氨、綠色航煤等為代表的綠色燃料產業發展,助力長春清潔能源發展和低碳轉型,8月6日,“綠色燃料”研討會暨長春市綠色燃料創新聯合體成立儀式在長春榆樹市舉行。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 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肖晉宇,華電集團氫能研究中心主任、華電科工氫能首席科學家白建明,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教授李十中,中遠海運物流供應鏈公司物流事業部副總經理李志,華陸工程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齊吟,中國海油集團能源經濟研究院咨詢評估中心資深研究員王夢川,吉電股份有限公司氫能產業總監王憲民,意大利船級社亞洲特殊項目首席總監楊宏,中船(邯鄲)派瑞氫能科 技有限公司技術副總修凱,上海聞基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程兆鵬,空氣化工產 品(中國)投資公司大項目投資及開發總監岳蕾,北京松杉低碳技術研究院技術總監袁彧等專家和企業代表出席活動,并圍繞“綠色燃料”產業展開深入探討。會議由中國能源研究會雙碳產業合作分會主任黃少中主持。
長春市委常委、副市長黃憲昱,長春市政府副秘書長李林峰,長春市發改委副主任車志昕,長春市經合局副局長金海玉,榆樹市領導林小明、吳威、吳喜慶、馬光輝、姜洪濤出席儀式。
在與會領導嘉賓的見證下,榆樹市副市長馬光輝代表榆樹市人民政府和北京能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簽署了總投資214億元的綠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項目投資協議。簽約儀式上,北京能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還與多家公司代表進行了簽約。

在長春市委市政府和中國能源研究會支持和指導下,“長春市綠色燃料創新聯合體” 由國家電網、中化集團、中遠海運、中集集團、中國鐵建等下屬機構、公司,以及意大利船級社、中國船級社、中煤建工、北京能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億華通、德馬科技集團、同方能源科技公司、北京朗凈時代、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清華大學海峽研究院等單位 聯合發起,旨在推動綠色燃料高質量發展。作為聯合體發起單位,北京能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永鈺宣讀了“長春市綠色燃料創新聯合體倡議”。

長春市委常委、副市長黃憲昱代表長春市委、市政府向榆樹市綠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項目的成功簽約和長春市綠色燃料創新聯合體的正式成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多年來,長春市在新能源產業的賽道上逐步走出了長春特色發展之路,老工業基地正加速轉型升級,全力建設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社會主義新長春。
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致辭中表示, 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當前,“雙碳”事業正在向縱深領域推進和發展。航空、航運、化工、冶金、煤電等領域的降碳問題是相對比較難的領域,因此如何降低這些領域的碳排放需要各方共同創新和通力合作。去年歐盟公布了一攬子氣候計劃,將航空、航運、冶金、氫、化肥等在內的領域納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這一舉措對于綠氫、綠色甲醇、綠氨、綠色航煤等綠色燃料或綠色化工原料等需求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從國內來看,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7月份聯合印發了《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將摻綠氨燃燒作為煤電低碳化改造的重要技術路線,要求相關項目改造建設后應具備摻燒10%以上綠氨的能力,也為綠氨在煤電領域的應用打開了發展空間。綠色燃料或綠色化工原料的發展,其清潔、高效、可再生的特性,對于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工程院院士彭蘇萍表示,在成本可控且技術成熟的條件下,氫氨醇能源化應用將得到擴張。具體來看,在甲醇方面,預計2025年前航運燃料對甲醇需求規模較小;2025年后需求量帶動產能產量將持續增長;至2030年,全國甲醇產業平均可再生氫應用率有望達到20%。汽車、船舶燃料替換是中遠期全球范圍內甲醇燃料應用的重要場景;在合成氨方面,預計2035年前,農業和工業消費仍是氨主要應用場景。2035年后氨能源進入快速發展期,摻氨發電與氨動力船舶具備經濟性;2060年,預計氨動力船舶滲透率達到40%以上,船舶用氨燃料需求量將達到約6500萬噸/年;在氫方面,預計2030年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預計達到3715萬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5%,其中綠氫占比為15%左右。2060年,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增至1.3億噸左右,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為20%,其中綠氫占比達到約75%-80%。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肖晉宇表示,綠色燃料產業發展要做好國內、國際兩篇文章。國內方面,未來一段時期內煤電仍將是我國重要的支撐性和調節性電源,通過綠氫、綠氨等綠色燃料摻燒,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強度。按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如果要實現全國煤電10%綠氨摻燒,國內的綠氨需求將超過3億噸,這一規模是傳統合成氨的6-7倍。考慮到目前氨摻燒的經濟性(10%摻燒將提高成本0.1~0.15元/kWh),為實現2030年前電力行業碳達峰要求,采用氨摻燒方式解 決十五五新增煤電的碳排放問題,也需要消費約1億噸綠氨。這將快速啟動國內的綠氫、綠氨產業發展。從全球市場來看,馬士基等全球航運巨頭提出了采用綠甲醇、綠氨等綠色燃料實現海運業脫碳的雄心計劃,依托中國低廉的風光發電成本,加之歐洲碳市場價格遠過于國內,如果能夠爭取到穩定的出口渠道,國內的綠色燃料行業將有望快速實現盈利。
與會專家圍繞綠色燃料產業發展現狀、前景、問題和挑戰展開深入交流,普遍看好綠色氫氨醇產業發展前景,同時對綠色氫氨醇產業的發展提出了眾多寶貴意見和建議,對于推動綠色氫氨醇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