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增淺層地能的建筑面積爭取達到300萬平方米,至此,北京市淺層地能利用面積將達800萬平方米。記者日前從北京市發改委環資處了解到,北京市將大力推廣淺層地能,目前正加緊制定對淺層地能利用的一系列配套政策,給予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
能源緊張使能源替代提上日程。淺層地能作為一種可再生能源,將部分替代電能,有效緩解電力緊張的狀況。
環資處工作人員介紹說,北京市可開采淺層地能的儲量,相當于2003年北京供暖能源消耗的1100萬噸標準煤的364倍,由于淺層地能來自于太陽的照射和地核熱量,在大部分區域都能加以利用。利用淺層地能消耗1千瓦時的電,可得到4000千瓦時以上的熱效果。
據了解,供暖、制冷和生活熱水消耗的能源,主要來自于煤、油、氣等一次性能源的燃燒,不僅造成能源利用的浪費,而且還污染環境。通過采集淺層低溫地能(熱)并略加提升后,不但可以滿足供暖(冷)的需求,同時還可以實現供暖(冷)區域的零污染排放,節省大量一次性能源的消耗,實現對能源的梯次利用。
使用淺層地能在經濟上也比較劃算。1平方米投資約為250至380元,比同樣滿足供暖、冷和生活熱水條件的燃氣和空調系統等低20%-30%,幾年即可收回設備的初始投資。
2000年北京市利用淺層地能的面積僅為17萬平方米,2005年初達到500萬平方米。為了響應貫徹國務院的決定,積極建設節約型城市,本市正加快推廣淺層地能的步伐。今年擬在豐臺區試行淺層地能替代燃煤鍋爐供暖工程,實現供熱面積100萬平方米;另外,今后凡政府投資的項目如政府機構、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有條件的要優先使用淺層地能。目前在中關村西區、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公建和政府機關,已經率先使用了淺層地能。
據了解,自2006年1月1日起,國家《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將會有一系列優惠政策。目前本市鼓勵使用淺層地能的優惠政策也在加緊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