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部《分布式供能系統工程技術規程》8月1日起在上海正式實施,此舉意味上海將大力推進分布式供能系統建設,優化上海能源供應結構,構建多元安全的能源供應體系。
所謂分布式供能,全稱分布式燃氣熱電聯產,是指以天然氣作為一次能源,將發電系統和供熱、制冷系統相結合,以小規模、點狀方式分布用戶附近,獨立輸出熱、電(冷)能的系統。與傳統供電方式相比,分布式供能具有能源利用率高,負荷調節性能好,環境效益顯著等特點,并有利于削減電力高峰負荷,平衡燃氣季節峰谷。作為當今世界天然氣應用技術主流,分布式供能被視為“集中電網供電”的有益補充。美國目前分布式能源供應站有6000余座,并力爭到2010年,在20%的新建商用或辦公建筑使用分布式熱電聯產供能模式;歐盟擁有9000多臺分布式熱電聯產機組,占歐洲總裝機容量的13%,其中丹麥分布式熱電聯產已占到總發電量的62%。
近年來,上海一些單位自發建立了分布式供能系統,如浦東機場以天然氣為燃料,以一臺燃氣機和一臺余熱蒸汽鍋爐為供能系統,不向電網要一分電,實現了候機廳中央空調的制熱制冷;舒雅健康休閑中心仙霞店安裝了2臺內燃機和2臺余熱回收鍋爐,因天然氣未通,暫以柴油為燃料自己發電自己供熱。但由于缺乏推進協調機構和技術規范,加之天然氣價格偏高、關鍵設備依賴進口、初期投資高等原因,上海分布式供能系統未能得到大范圍推行。
去年9月,上海市發改委、市經委等五部門聯合發文,鼓勵在工廠、賓館、醫院、大型商場和商務樓等建筑物中發展分布式供能系統,并確定了優惠政策,包括:給分布式供能系統每千瓦裝機補貼700元,對分布式供能系統所需天然氣實行季節性差價,對分布式供能系統的進口自用設備給予稅收減免,支持分布式供能系統電力并網等。然而分布式供能系統建設涉及規劃、消防、電力等多部門,優惠政策有了,立項建設驗收落實均無章可循。上海市電力公司和上海燃氣集團公司歷時半年,完成了《分布式供能系統工程技術規程》課題攻關和編寫,對分布式供能系統建設的各個技術環節和技術標準進行了詳細規定。課題主要參編單位上海久隆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這一課題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將對上海開展分布式供能系統設計、施工規范的實施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推動上海分布式供能系統的健康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