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汽車上,也許人們并不會留意它的燃料是什么。其實,就在不經意間,一場“油改氣”的汽車燃料革命正在蘭州市全面展開。
來自權威部門的監測分析表明,蘭州市大氣污染的首要原因是能源結構不合理。為此,今年蘭州市啟動實施了清潔能源改造“123”計劃,即用1年的時間完成公交車輛天然氣改造,用兩年的時間完成出租車輛天然氣改造,用3年的時間完成1107臺、5337蒸噸燃煤鍋爐天然氣改造。
這一與群眾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的工程,成為今年蘭州市環境保護的“一號工程”和政府要為群眾辦的12件實事之一。
較之于燃煤鍋爐天然氣改造,“油改氣”涉及面廣、難度較大。到6月底,蘭州已建成液化石油氣站(LPG)10座,定點雙燃料汽車改裝廠3處,改裝LPG汽車近2000輛。已建成壓縮天然氣站(CNG)6座,改裝CNG汽車1393輛,其中包括745輛出租車和550輛公交車。所改裝的燃氣汽車和建成的LPG與CNG加氣站運行正常、效益明顯。
根據規劃,到明年底,蘭州市將形成CNG汽車加氣站30座、LPG汽車加氣站9座、汽車改裝定點廠6處、改裝雙燃料汽車8000輛的規模格局,完成和保證市區內高頻運行的出租車和公交車的改裝,2007年再改裝出租車4000輛,改裝公務用車500輛,形成城市公共汽車、出租車等基本實現燃氣化。其他車輛適量比例燃氣化,基本解決燃油汽車對大氣的污染。
實施“油改氣”工程,旨在控制與治理汽車尾氣排放和煙塵污染,優化能源結構,凈化空氣。其實,“油改氣”不僅是一項環保之舉,同時也能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就此,蘭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覃蘭賓算了筆細賬:當前,汽油價格上漲,油氣差價日益明顯,以93號汽油為例,油氣差價每公升達到2元(車用天然氣加氣價目前為2.15元/公升,93號汽油為4.15元/公升),出租車每天按行駛350公里計算,每百公里耗油9公升,每天花費約130.7元;使用天然氣每天消耗約30公升,花費約64.5元,出租車每天可節約運營成本約65元,每月節約1560元(按每月運營24天計算,其中白天20天,晚上8時以后運行折合成4天)。公交車保守估算每天節約費用80元,每月節約2400元。
“‘油改氣’經濟效益明顯,公交集團和出租車車主改車積極性很高,加快‘油改氣’工作勢在必行。”覃蘭賓說。
據來蘭州調研的全國清潔汽車專家組組長朱清澄教授介紹,目前全國已建成天然氣加氣站近600座,改裝車26萬輛。成都市累計建成58座加氣站,售氣5.67億立方米,代替汽油45.4萬噸,節約燃料費約9.5億元;重慶市改裝天然氣汽車1.8萬多輛,每年可削減排放污染物4.75萬噸。
盡管“油改氣”已列入政府規劃,其利所在也漸已得到共識,但依然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制約著進度。
據介紹,首先是加氣站點過少,加氣難。蘭州市現僅建成6座加氣站,難以滿足雙燃料汽車的加氣問題。其次是加氣站手續難辦。在蘭州近郊四區內符合消防、安全各項基本條件,適合建設加氣站的土地已非常少,土地手續又很難辦理,影響了建站進度。
此外,“油改氣”的公交車、出租車是否安全,加氣站的建設速度能否跟上車輛改造步伐,氣價能不能保持穩定,加氣站的數量和布局怎樣,能否像現在加油一樣方便?也是司機和廣大市民十分關心的問題。
燃氣專家指出,壓縮天然氣汽車的安全性并不比燃油汽車差,它的技術是成熟的、可靠的,且運行成本低,被世界各國公認為最理想的替代燃料汽車。
國家對于雙燃料汽車的改裝,從建站―改車―鋼瓶―管理等方面都有國家標準,只要立足于國家標準,結合蘭州市實際,實施“油改氣”工程是安全可靠的,應大力推廣。全國清潔汽車專家組組長朱清澄教授建議,蘭州市“油改氣”要在政府的引導下,市場化操作,確保健康有序發展。“擇其利者而從之,‘123’工程必須實施,要抓好規范運作,確保不出現事故,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蘭州市副市長吳繼德說。
記者獲悉,蘭州市已被列為全國19個清潔汽車試點示范城市之一,正在加快推進“油改氣”工程進度,已經編制完成了有關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組織并委托科研機構完成了環境綜合治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了“油改氣”的補貼標準,并正在積極編制相關政策法規。在今年的蘭洽會上,一個備受關注的項目―――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甘肅銷售分公司加氣母站建設項目順利簽約,將建設12座專用CNG站,目前這一項目正在加緊實施,使更多的汽車能用上清潔能源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