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輪機是國家經濟建設中的一項重要產業,是電力工業的基礎,也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機械制造水平。經過50年的不斷努力,我國汽輪機行業已從最初建立時的完全使用國外技術逐步邁到具有自主開發能力的道路上來。改革開放20年,是我國汽輪機行業快速發展的時期,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穩定的發展,電力需求逐年增多,尤其是近兩年需求劇增,汽輪機行業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迎來50年來最大機遇。
按照優化發展火電的要求,火電設備產品的需求將向大容量、高參數、高效低耗、低污染和自動化方向發展,目前多為亞臨界機組,我國汽輪機企業已可基本應對。但在亞臨界、超臨界、超超臨界的火電系列及核電汽輪機系列方面和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而燃氣輪機技術則更是遠遠落后于國外大公司,仍需大量進口。因此引進先進設備技術是很有必要的,近年來我國汽輪機企業已經同世界幾大汽輪機企業進行技術交流,建立合作關系。
同時國外資本也陸續進入中國汽輪機行業,國外同行以較快的速度將資本和技術、管理等各種生產要素與國內其它汽輪機企業合作,中國的汽輪機行業已由單一的經濟體制轉向了多元化所有制的體制,但國有企業仍占據著主導地位。
2006年,中國經濟將依然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電力需求激增,汽輪機企業的大部分生產和銷售指標都將出現飛速的增長。伴隨著亞洲電力的發展,我國汽輪機產品的進出口也有所增長,對于我國汽輪機行業來說,這是一個機遇;同時隨著三菱公司在中國投資生產燃氣輪機的開始,國際汽輪機廠商在亞洲的競爭正在不斷加劇,而由于在高端技術上我國與國外的大公司有著較大的差距,產品技術已成為制約我國汽輪機產品發展的一個瓶頸,對于我國汽輪機行業來說,這是一個挑戰。因此只有在技術水平及制造工藝上不斷創新,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報告依托本中心多年汽輪機行業研究經驗,結合汽輪機行業歷年供需關系變化規律,對行業內的企業群體進行了深入的調查與研究,采用定量及定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撰寫而成。報告全面總結了2005汽輪機行業的發展情況,通過翔實準確的數據,對2006年中國汽輪機行業的市場環境、生產經營、產品市場、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詳實系統地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行業發展趨勢做出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分析預測。為企業制定發展戰略以及捕捉投資機會提供權威、充分、可靠的決策依據,是企業不可多得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