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調度也稱經濟運行,就是指在相同的產出條件下力求能源消耗最少。 對發電企業而言,就是指在滿足電網電力負荷需求的條件下,合理安排機組運行方式,使所有在運機組的綜合能耗最低。對電網而言,就是指在滿足電網安全穩定、電力供需平衡的條件下,合理安排各發電廠并網機組數量及電網運行方式,既使所有在運機組的綜合能耗最低,也使電網損耗最少。這是一種理想的要求,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廠網分開”作為電力體制改革的重要標志之一,有力地促進了電力工業的高速發展,但也產生了不少新情況,電力由過去的嚴重短缺過渡到了目前的供需基本平衡,并出現局部過剩?,F在,絕大多數發電企業的機組利用小時比往年下降了許多,從江蘇目前的情況來看,一般機組利用小時都在5000小時左右,機組出力在70%額定功率以下的運行時間約占總運行時間的三分之一,發電機組低負荷運行時段明顯增加,機組調停次數增多,綜合效率降低,能耗明顯增加,按照耗差分析法初步估算,較額定功率平均每千瓦時影響煤耗10克左右,以江蘇2005年的發電量為基數,每年大約多耗標煤近60萬噸,價值2億多元。隨著新投機組逐步增多,這種形勢更趨嚴峻,加之電煤價格堅挺不下,發電企業真是舉步維艱,何日見天難以料定。這種大環境,發電企業也無回天之術改變,為了企業生存,只有眼睛向內,加大節能挖潛的力度。因此,建設節約型企業,“經濟調度”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這不光是發電企業的重要任務,同時也是電網調度和政府部門需要研究的課題。
一、 發電企業要加強自身的經濟調度研究 。
一般說來,發電機組都有其固有的經濟運行特性,要提高機組的經濟性,就要保證機組在經濟運行曲線下運行。如何做到既滿足電網調度的要求,又能保證本廠發電機組的綜合效率,就要求發電企業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一要摸清本企業各發電機組的運行特性曲線,運用等微增調度和耗差分析等方法,編制不同負荷曲線下各發電機組接帶負荷的方案及運行方式。二要做好機組調停與低負荷運行之間的經濟性比較,找出本企業機組適合于低負荷運行而不適合調停和適合于調停而不適合低負荷運行的時間關系,為經濟調度提供依據。三要提高機組低負荷運行水平和接帶負荷的能力,特別是鍋爐低負荷穩燃水平和熱負荷調節速率,這是發電廠能否適應電網調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四要加強與電網調度的聯系,積極爭取支持與配合,根據電網調度計劃,合理安排電廠自身發電機組的運行臺數和運行方式,通過上述各項工作的實施,以達到所有在運機組綜合能耗最低的目的。
二、 電網調度要為“經濟調度”創造條件。
電網調度在做好電力供需平衡的同時,往往還要考慮電網安全穩定和調荷能力。因此,在調度過程中,盡可能地要求并網運行的機組相對多些,調節余地大一些。但從發電廠來說,機組的經濟性就會受到一些影響。要取得較好的綜合效益,就要求電網調度也要從發電企業的運行經濟性上考慮,努力為“經濟調度” 創造條件,以使所有在運機組的綜合能耗最低。一般而言,一個區域中,某一階段電網用電負荷有一定規律并且相對穩定,這種規律為電網調度發電機組運行提供了依據。從一個區域來講,在全年機組檢修計劃排好的情況下,應確定某一時期機組運行臺數,在做好區域之間的平衡時,也應考慮區域內各發電廠之間的平衡,綜合協調機組的運行、備用、調節,廠際之間可按不同的任務要求進行階段性分工,即在平衡的基礎上,實行區域內某些電廠機組帶經濟負荷運行,某些電廠機組承擔調荷的任務,并在一定周期內(以一周為宜)進行運行方式的輪換,從而使廠際之間的效益保持平衡,以達到綜合運行效率最大化、能耗最小化。
三、 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要做好協調聯絡工作。
廠網分開后,省網公司的職能、角色都發生了變化,網轄內的各發電企業又隸屬于不同的發電集團,使得各發電企業不得不自盤爐灶,原來的廠際協調因各易其主而缺失,這種背景下要形成協調、和諧的“經濟調度”大環境,不是發電企業自身就有能力如愿的,需要政府部門牽頭,省網公司、行業協會等的鼎力協助,做好所轄區域內各發電廠的協調聯絡工作,使各方達成共識,并組織有關專家共同研究“經濟調度”的措施,為“經濟調度”提供政策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