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化工集團近五年來的“一升一降”耐人尋味。
我們先看“一升”。從2000年到2005年,中國石化油氣探區面積和資源總量成倍增加,原油產量增長5.4%,天然氣產量提高60%;高檔石化產品產量大幅增長;集團合并報表實現銷售收入翻一番,利稅總額增長80%,利潤增長一倍多,資產總額增加38%。
這些數字表明:中石化5年來經濟效益良好。
我們再來看“一降”。2005年與2000年相比,中石化萬元產值取水量從42.84立方米下降到15.9立方米,加工噸原油取水量由2.04立方米下降到1.08立方米,工業水重復利用率由87%提高到95%。如果這些百分比還比較抽象的話,我們來看一個絕對數字:“十五”期間,中石化已經累計節水18.55億噸,大約相當于兩個密云水庫的蓄水量。
第一大手段:利用污水
石油、石化行業是工業用水大戶,取水量占全國工業取水量的5%。中石化60%的企業地處嚴重缺水地區,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困擾企業發展的難題。
記者在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公司采訪時看到,該企業幾乎所有的生產污水和生活污水都被循環再利用。2002年和2004年,燕化共投入8600萬元建了兩套污水回用裝置,年回用污水達到1000萬噸,初步實現了由過去的污水達標排放向更高標準的水資源循環再利用的轉變。目前,燕化年用水量不僅從2000年的6765萬噸下降到4705萬噸,而且其中有1000萬噸還是重復利用的工業和生活污水。
記者在其中一座污水處理廠看到,經過處理的水清潔透明,可直接用于工業鍋爐。處理后的水各項指標達到了純凈水的標準。記者試著喝了一小杯,口感與瓶裝礦泉水沒有什么區別。
5年來,中石化水重復利用率提高了8個百分點相當于節約了7億多噸潔凈水。而到“十一五”末,中石化工業水重復利用率還將在現有基礎上再提高1個百分點,達到96%。
點滴節約 科技發力
企業越大、用水量越大,節約的潛力也就越大。作為巨人企業,中石化深諳此理,在全員節水上做足了文章。
他們把節水指標與企業效益工資掛鉤,加強節水考核。從2001年開始,中石化把節水指標納入和各生產單位一把手簽訂的年度經營目標,節水與企業工資總額以及領導班子的承包獎金掛鉤,從制度上增強了員工節水意識。
有了剛性考核制度的引導,中石化上上下下節水意識陡增,形成全員、全方位節水的局面。全員和全方位節水不僅在生產領域效果明顯,而且在生活領域也同樣取得驚人效果。燕山石化10萬居民的生活用水量近年來連年下降,2002年到2005年的購水量與2001年相比,累計下降了2353萬噸。
對于大企業,如果點滴節水都能聚沙成塔的話,那么靠科技進步節水的力度就更大。多年來,中國石化不斷開發、推廣、應用清潔生產和節水技術,在開發大型、高效循環水冷卻塔的設計技術和運行技術,提高循環水濃縮倍數的高效緩蝕阻垢劑技術及運行技術,采油污水回注技術和開發新型節水設備及儀器等方面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