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達到溫室氣體零排放”、“可以變廢為寶”等優點使生物質能被視為未來的重點能源之一,而發展生物質能的首要一步就是提高能效。
在燃料乙醇方面,國家鼓勵使用的原材料是甘蔗、木薯和甜高粱這三種非糧作物。而能夠轉化為生物柴油的則主要包括小油桐、廢油脂等。現在實驗室里甚至可以通過延遲焦化技術將木屑、塑料等城市垃圾轉化為柴油、焦炭。
那么,缺少農作物原料的上海該如何發展生物質能呢?“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資本運作是上海的兩大優勢,”市清潔能源研究與產業促進中心的專家給出了答案。
上海在生物質能領域的技術基礎非常強大,目前已建成以纖維素廢棄物為原料的年產乙醇600噸的示范工程。而上海理工大學袁益超教授主持的啟明星計劃項目“生物質工業廢棄物燃燒機理研究及其燃燒設備研制”也已取得不俗成績。項目針對酒糟的燃燒特性,成功研制出燃酒糟鍋爐。這種鍋爐已有32臺在四川五糧液集團投入運行,不僅實現了酒糟及其灰渣的資源化利用,而且創造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另外,上海也擁有一批生物柴油項目和企業。
據中心負責人介紹,未來采用基因工程發展能源植物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手段。“上海正結合市發改委有關生物質能產業調研工作以及國家相關示范項目,進一步加強技術攻關的投入,生物質能在上海將大有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