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陽能看中國,中國太陽能看山東。”此話常被業內人士提起。
有數字為證:10年來,我省太陽能熱利用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去年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總產值達到45億元。
但是,“五一”前參加濟南(國際)太陽能熱利用大會的皇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黃鳴卻說:“太陽能熱利用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技術,但在實際推廣過程中阻力重重。”黃鳴稱,我省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節能項目推行以來,進展遲緩。
成本增加 開發商缺少動力
作為太陽能利用最成熟的技術之一,太陽能熱利用已在我省全面展開。據介紹,太陽能熱水器替代電熱水器,3口之家每年至少節省電費600元左右。
省發改委有關人員介紹,在建筑領域,我省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試點和示范工程已實施了近2000個樣板示范項目。
但是,項目雖然不少,卻僅限于“樣板示范”階段。
濟南“陽光100”房地產開發商一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一家一戶安裝一個太陽能熱水器,最多花3000-5000元,但對于太陽能節能工程來說,設計費用、設備投入、運行系統等加起來,每平方米要增加成本200-300元,一套100平米的商品房就要增加兩三萬元。同一個地段的樓盤,預先安裝太陽能系統的樓盤價格肯定要比沒有安裝的價格高,多數消費者拒絕選擇“貴的”。
“既承擔項目風險,又增加安裝時間,開發商根本沒有在新建項目中安裝太陽能的動力。”這位負責人坦言。
而就高層建筑來講,即使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系統,也存在著高層住戶集中用水時,底層住戶熱水器出水量不足等問題,容易引起住戶間的糾紛。一些開發商對記者說,住戶出了問題動輒找開發商“算賬”,開發商也不愿在新樓盤中“埋下隱患”。
沒有強制 用水大戶缺乏積極性
據記者調查,醫院、學校、機關、企業集體浴室等用水大戶采用太陽能供熱的熱情并不高。由于沒有政府的強制要求,大多仍在使用煤、天然氣、電等常規能源。采訪中,一家省直醫院負責人甚至對記者說:鍋爐好好的,換它做什么?
黃鳴告訴記者,我省太陽能企業有1000多家,其中具有規模的100多家,這些企業幾乎都把目光投向醫院、學校等用水大戶,可在實際推廣中,幾乎都無功而返。
在本應對節能迫切性認識更為到位的高校,許多相關負責人竟表示:“政府每年給我們撥的錢足夠花了,我們不缺錢,根本沒必要搞什么太陽能節能。”
一太陽能企業老板對記者說,該企業向濟南某高校推薦太陽能節能系統時,給這所高校算了一筆賬:電鍋爐每噸開水合計成本70元,而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僅20元。該校洗浴和生活熱水每天需求量為100噸,如選用太陽能加熱,以15年設備壽命計算,節省的費用是個相當大的數目。盡管賬都算到這份兒上了,但該高校仍然不買賬。
“節能不是有錢沒錢的小問題,是關系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黃鳴表示,國家頒布《可再生能源法》已經一年了,省發改委也下發了實施細則,但是,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推行起來依然很難。
缺乏政策 農村市場推廣受限
作為新農村建設的措施之一,目前我省正在農村開展“百萬陽光屋頂計劃”,即利用太陽能發電供熱,通過建立多個生態示范村和生態示范基地,加快太陽能在農村的應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民生活條件,讓農村居民用上環保電,洗上熱水澡。
但是,這個被多方看好的計劃,在推行中依然遇到阻力。
太陽能熱水器價格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高的5000元上下,這個價位讓部分城市用戶和廣大農村家庭望而卻步,限制了市場普及率。
此外,太陽能熱水器需要與自來水配套使用,這對尚未通自來水的農戶來說,更是奢談。
有關人士分析,農村市場的阻力主要來自缺乏扶持政策。目前,在農村建一個沼氣項目能享受到國債補貼資金和地方補貼資金,而太陽能項目則缺乏這樣的扶持。此外,太陽能企業售后服務網點尚未普及到農村,一些農村居民擔心太陽能熱水器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維修難、退貨難。這種擔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農村市場的發育。
“必須解決技術標準和扶持政策問題。”省發改委副主任薛克認為,技術標準不一限制了太陽能產業的發展,扶持政策缺乏使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缺乏競爭優勢。
完善政策 利用前景非常廣闊
薛克告訴記者,我省近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年日照時數在2200小時以上,太陽能年總輻射值相當于731億噸標準煤,太陽能資源十分豐富,太陽能利用前景廣闊。
據介紹,下一步,我省將加快制定鼓勵太陽能在建筑中應用的地方法規,制定和完善鼓勵太陽能行業發展的激勵政策,力爭在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和“光伏屋頂計劃”兩個方面實現突破,鞏固我省太陽能熱利用領域的領軍地位。
參加濟南(國際)太陽能熱利用大會的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陳德銘表示,我國將建立推廣應用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的強制性政策措施,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強制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的規定。
據悉,建設部也將通過典型示范、經驗總結、成果檢驗,以完善技術標準體系,最終將在新建筑中應用可再生能源寫入《民用建筑節能公約》,強制推廣可再生能源在新建筑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