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區堅持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逐步構建節約型建設模式、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促進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構筑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以企業在“十一五”末期單位GDP能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的中心目標,實現從以往的單個項目獨立發展模式轉變為項目之間相互關聯的產業鏈發展模式,從傳統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綠色經濟增長模式的兩種轉變;通過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構架、節能降排的體系構架及保障體系的三個核心體系建設;實現企業經濟競爭力、協調發展力、科技發展力、科學管理力的全面提升,構建企業節能降排體系,通過企業間原材料互供的共生關系,使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產出,排出最少的污染,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產出效益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的最終目標。
二是堅持入駐企業準入許可。制定入駐企業準入許可標準,對擬入駐項目進行全方位的審查,堅決杜絕目能耗高、水耗大、環境風險大、污染治理難的企業入駐,為開展節能降耗和發展循環經濟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三是實行集約化管理,實現節能降排最大化。采取項目集約、專業集成、投資集中、統一治理和統一排放的“一體化”建設和管理模式,實現資源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和企業廢物和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形成企業之間的工業代謝和共生關系,以減少企業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和對環境的影響,防止重復建設、重復投資,節約資源、降低能耗,使生產與生態平衡,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四是搭建技術服務平臺,為企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建立技術工程中心,構建完善有效的節能降排和循環經濟技術研發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切實指導入駐企業發展技術新、污染少、效益好、能耗低的項目,大力推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逐步打造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
2005年區內規模以上企業消費能源173.8萬噸,2006年消費能源183.3萬噸,同比增長5.47%。2005年工業總產值68.66萬元,2006年工業總產值81.76萬元,同比增長19.08%。按萬元產值能耗計算,2006年比2005年降低11.43%。
三靈化工投入800萬元進行合成氨節能改造:電耗由4054度/噸下降到925度/噸,天然氣消耗由947方/噸下降到825方/噸,每年節電387萬度、節氣366萬方,節約成本500萬元。長風化工廠利用生產過程的余熱,取消燃煤鍋爐,每年節約原煤1萬噸,節約成本2000萬元以上。長壽化工有限公司對2臺20噸鍋爐進行節能改造,節約原煤20%左右。潤江水泥在全市水泥行業率先利用水泥干法生產中窯頭和窯尾的余熱發電,節約電費1200萬元/年,通過節能減排,大大降低粉塵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水泥熟料熱耗已由過去的4600~6700kJ/kg下降至2700~3300kJ/kg,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3萬噸,同時提高電收塵器的收塵效果,減少粉塵排放近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