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起,通過實施污染治理‘三年規劃’,逐步恢復合肥東大門的一片藍天綠水。”昨天上午,馬鋼(合肥)鋼鐵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慶奇在接受本報在內的多家省、市新聞媒體采訪時,向合肥市民作出鄭重承諾。
長期以來,“老合鋼”由于效益低下,生產工藝和環保設備嚴重落后,大量廢氣、粉塵未得到有效治理,造成廢氣超標排放。同時,工業污水也得不到很好的處理,大量直接外排,對周邊環境影響很大,合肥東部的人居環境為此蒙上了一層“灰色”。去年5月,馬鋼(合肥)鋼鐵有限責任公司由原合肥鋼鐵公司改組而成。新公司不僅迅速扭虧為盈,污染治理也被提上日程,一年多時間投入6500多萬元,用于工藝技術改造和污染治理。
新公司迅速淘汰了4座高耗能、污染大的焦爐。關閉5臺燃煤工業鍋爐,目前正在使用的3臺鍋爐全部改用煤氣作燃料,減少了污染源。同時,通過改進工藝,對煙罩、爐口、除塵管道、過濾器完成清理改造,廢氣、粉塵得到有效治理。目前,煉鋼區域煙囪排放的“黃龍”已基本得到控制。但煙囪排放的煙塵仍時有超標。與此同時,焦爐、高爐排放的煤氣也進行了回收利用,不僅減少了污染排放,還降低了生產成本。
到今年7月份,新公司每噸鋼所耗新水量由一年多前的45噸降低到12.26噸。平均每天排放的工業廢水量也由96000多立方米減少到75000立方米。“現在平均每天要比一年前時少排COD2.5噸。”
“公司正在實施的環保治理和節能減排三年規劃,隨著一些生產工藝的升級改造,以及環保工程的完成,馬鋼(合肥)公司將恢復合肥東大門一片藍天綠水。”根據治理規劃,到今年底,廢氣將實現100%達標排放。到2008年6月,工業廢水力爭達到100%循環利用,實現工業廢水“零排放”。
“馬鋼(合肥)公司現在每天7.5萬噸的廢水排放量,幾乎占到全市工業廢水排放總量近一半,因此實現‘零排放’意義重大。”合肥市環保局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