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花了3萬元,買了幾個節(jié)能閥,再讓密密麻麻的蒸汽管道多繞幾個彎子,充分發(fā)揮其“余熱”,一年就能省下近300萬元,這樣的買賣誰都覺得劃算,只是很多人想不到。德清縣的浙江德升木業(yè)有限公司卻做到了。該公司設(shè)備動力部經(jīng)理信云海說,改造完成后,直接節(jié)約的蒸汽費用就近240萬元,加上以前做燃料的廢木料還能再利用,算算一年總能省下300萬元。“可真是一本萬利啊。”
說起這次小技改,起因很偶然。
德升木業(yè)有限公司主要加工木材,公司各個加工車間流水線上密布著大大小小的蒸汽管道。原來公司用的蒸汽都是自家鍋爐燒的,一半燒邊角料,一半燒煤,邊角料是木材廠的“特產(chǎn)”,沒想過有什么大用處,也就沒人仔細去算過燒鍋爐的成本。
去年,附近建了一家供熱廠,今年3月他們開始改用供熱廠的蒸汽。“我們是用蒸汽大戶,所以供熱廠已經(jīng)給了一個優(yōu)惠價,原價是150元一噸,給我們的優(yōu)惠價是每噸115元。但是一個月用下來,我們嚇了一跳。”信云海告訴記者,燒鍋爐的時候廠里是做過節(jié)能設(shè)計的,加幾個管道讓廢汽回爐再加熱使用,這樣算下來每個月用的蒸汽是5000噸,改用了供熱廠的蒸汽,原來那套節(jié)能裝置就不能用了,一個月用蒸汽量竟然達到了6700噸,比原來足足多出1700噸,按照每噸115元計算,一個月要多支付20萬元,一年就是240萬元。
成本一下子上升,信云海急了,原來用來燒蒸汽的兩個鍋爐當廢鐵賣掉了,總共30多噸廢鐵,才賣了55萬元,這筆錢都不夠3個月蒸汽費。急中生智,信云海想,以前鍋爐可以設(shè)計節(jié)能裝置,現(xiàn)在供熱管道沒道理不能。
信云海馬上想到,杭州閥門廠曾經(jīng)來推廣過一種節(jié)能閥門,他馬上趕到杭州閥門廠討教。在那里,他看到了有科技含量的閥門,不過身價不菲:普通的閥門1000多元一個,節(jié)能閥門要7900元,他決定試試,公司有4條干燥線,先裝3個。
2萬多元砸下去,立竿見影馬上有了成效:原本每天統(tǒng)計用汽量是240~250噸,用了節(jié)能閥門后降到每天200~210噸。
但這樣的效果仍然不能讓信云海滿意。看著干燥線出口處騰云駕霧般的水蒸汽,信云海心疼不已:水蒸汽排到空氣中,既浪費又影響環(huán)境,如果能把這些蒸汽收集再利用就好了。信云海想,如果能讓第3根管道排出的氣體進入第4根管道,就能把廢汽利用起來。但是,管道改裝看似簡單,實際操作卻有難度:單板干燥線上排放出來的水蒸汽要接入芯板干燥線,必須在管道里將水蒸汽位置升高4米,可水蒸汽是往下流的,要升高必須使用特殊閥門。咨詢了杭州閥門廠的專家后,信云海對4條干燥線進行了改裝,并在第四條干燥線出口建了一個大水池,“木頭加工前要蒸煮過才會松軟,從干燥線里出來的水溫度也有100多攝氏度,正好再次利用。以前都是直接用蒸汽的。”信云海很得意:這些技改工作沒花多少錢,而且在2個月內(nèi)就搞定了。算下來,一個月用蒸汽量又回到了200噸左右。
不用鍋爐了,以前用來做燃料的那些邊角木料怎么辦呢?
“暫時當廢料賣。不過,現(xiàn)在鍋爐房騰空了,我們正在安裝一個新車間做刨花板,原來每噸只能賣7~8元的廢木料,加工后可以賣120元一噸。這樣算起來,每年節(jié)省的成本就不好說了。”信云海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