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訊 近日,膠州市的張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在即墨市青沙路上買的翻新鍋爐不到一個月就壞了。記者暗訪發現,青沙路路邊500米的路段上有10多家出售翻新鍋爐的窩點,這些窩點為了牟取暴利,沒有經過任何部門安全檢驗就當街銷售“整容”后的鍋爐。記者了解到,鍋爐是國家重點管理的特種設備,必須經過安全檢驗才可以使用,未經檢驗的廢舊鍋爐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讀者反映:新買的鍋爐出現故障
“我剛買一個月的新鍋爐出現了質量問題!”3月6日,家住膠州的張先生致電本報反映,他是一家小工廠的老板,為了方便工人洗澡,經朋友介紹,他2月份來到即墨青沙路路邊花一萬元買了一臺翻新的鍋爐,“當時老板許諾質量絕對沒有問題,沒有想到,使用不到一個月,鍋爐就出現了故障。不僅燒水達不到溫度,而且發出不正常的聲音,因為擔心鍋爐爆炸,現在我都不敢使用了。”
>>>記者暗訪:翻新的鍋爐路邊賣
3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即墨青沙路看到,在路邊500米的路段上有10多家出售翻新鍋爐的窩點,在每家窩點的門口,擺設著大大小小的翻新鍋爐,上面寫有“轉讓”、“出售”等字。
記者看到,大多數的鍋爐由舊鍋爐經翻新噴漆而成。記者以買鍋爐為名,與一位姓丁的老板進行了交談。丁老板說,這里出售的鍋爐每臺售價在幾千元至兩三萬元不等。“這些鍋爐都是我們自己收購的,經過翻新后可以出售。”丁老板告訴記者,來買鍋爐的客戶非常多,她指著一臺鍋爐說,該鍋爐售價5000多元,是一所學校淘汰的,“買這個吧,保證質量。”記者看到,這臺鍋爐雖然經過“美容”,但依稀可以看到原來的白色油漆。
>>>窩點老板:賣鍋爐“一般沒人來查”
隨后,記者來到一家門口停靠著一輛貨車的窩點,老板當時正在卸貨。記者看到,這臺紅色的鍋爐明顯經過翻新。老板告訴記者,該鍋爐原來是一家公司取暖用的,原來鍋爐有個部位破損,后來經過加工翻新,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令記者吃驚的是,該鍋爐的破損部位是用鐵皮“補”上去的,其出廠日期竟然為1991年。當被問及“這臺鍋爐有沒有說明書和檢驗報告”時,老板告訴記者,“這么便宜,根本不用辦手續,一般沒人來查。”
隨后,記者又走訪了幾家窩點,幾乎每家窩點都沒辦理“手續”。而據記者了解,國家有規定,小型蒸汽鍋爐的使用期限為8年,超過8年的予以報廢。而不少翻新鍋爐已使用了10年甚至20年,質量根本無法保證。
>>>為啥扎堆:暴利促使窩點無視規定
記者在采訪時,賣翻新鍋爐的一位老板告訴記者,他們都是低價購買鍋爐,然后再高價賣掉。5000元回收的鍋爐,翻新后可以賣到20000元左右,因為利潤很大,他們到處去回收“二手鍋爐”;購買鍋爐的單位大部分是工地、飯店或私營企業老板;翻新鍋爐比市場上賣的新鍋爐要便宜幾萬元,所以很受“青睞”。
住在窩點附近的李先生告訴記者,剛開始這個地方只有兩家窩點,看到有利可圖,這個地方翻新鍋爐的窩點越來越多了。
記者將暗訪的情況反映給即墨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鍋爐屬于特種設備,其生產和維修受到嚴格的管理,舊鍋爐出售必須有原始圖紙,關鍵部件壓力、強度等數據資料,銷售前必須在當地的特種設備檢驗部門申報檢驗,經檢驗合格后才允許出售,報廢鍋爐不準再翻新“美容”投入使用,他們將對這些窩點進行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