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北京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好于多年同期,水、聲環境和輻射環境質量保持穩定,污染物減排工作進展順利,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有所減少。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杜少中昨天在介紹本市一季度環境總體狀況時透露,截至4月28日,空氣質量達標天累計已達86天,占監測天數的72.3%,為9年來最好水平。 據了解,大氣環境質量改善主要得益于三方面。一是去年以來實施的污染控制工程措施發揮了效益,如中心城區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改用清潔能源、平房采暖“煤改電”、燃煤電廠脫硫除塵脫硝治理、首鋼壓產、老舊車輛淘汰更新、油氣回收治理、裸露地面和裸露農田整治等第十三階段控制大氣污染措施開始發揮環境效益;一季度實施的新車執行國Ⅳ排放標準、車用油品執行國Ⅳ標準等也開始顯現效益。二是加強了大氣環境監管。此外,氣象條件也有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
今年一季度,北京空氣質量比過去有了一個跨越式上升。3個月收獲了67個達標天,同比增加12天,1月下旬到2月中旬更是連續29天空氣質量達標,達到了2000年以來同期的最好水平。大氣中的主要污染物濃度全面下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分別同比下降31.5%、27.4%、34.6%和17.8%。各監測站點未出現臭氧超標。從各區縣空氣質量監測子站的數據對比來看,各區縣空氣質量均好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