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組織的“光伏行業2024年發展回顧與2025年形勢展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長代紅才就新能源并網消納進行了深入分析。
代紅才介紹,2024年,我國全口徑發電量9.9萬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發電量1.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4.9%,占總發電量的18.5%,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新能源對發電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六成。而其中,太陽能發電量838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7%,占總發電量的8.5%,對發電量增長的貢獻率高達41%。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成果顯著,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發電量占比穩步提升,已進入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的新階段。然而,在蓬勃發展的背后,也涌現出了新的問題與挑戰:
1、新能源電量占比接近20%,局部地區超過40%,系統運行機理和平衡模式深刻變化,電力供應保障與新能源消納問題交織共存。
2、分布式新能源快速發展,在源網協同、系統安全等方面問題日益凸顯。
3、電力系統調節資源相對不足,系統調節能力及靈活性短期難以根本改善。
4、適應新能源出力特性的市場機制亟待優化完善。
進入2025年,國家發布了《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 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標志著新能源全面實質性邁入由政策驅動邁向市場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是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將對新能源發展、消納、電力市場建設與運營產生深遠響:
一、新能源的發展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預計“十五五”未將再次翻番。考慮能源轉型提速、行業產能充分釋放、地方發展更高訴求等因素,新能源發展規模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十五五”期間,新能源將繼續保持年均3億千瓦的高速增長態勢。初步測算,2030年新能源裝機規模有望達到30億千瓦以上,新能源總量將在現有規模上翻。
二、局部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將持續增加,同時經濟棄電成為新能源消納中的新挑戰。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進一步提升,部分省區新能源利用水平將呈現下滑趨勢。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和電量比例持續增加,進一步增加了負荷側消納能力、電網側調節能力和跨區通道承載能力等系統調節能力,利用率等消納指標持續承壓,預計局部地區新能源消納矛盾將持續突顯。
隨著新能源全面入市,新能源經濟棄電可能大幅增加。136號文進一步明確新能源參與市場后因報價等因素未上網電量,不納入新能源利用率統計與考核。隨著新能源全面進入市場,或出現發布的新能源利用率明顯高于實際利用率的情況,新能源尤其是光伏投資主體需進一步關注因市場因素形成的經濟棄電問題。
三、機制電價為新能源全面入市提供一定收益保障,但仍需要制定合適的交易及靈活資源配置策略。
四、以源網荷儲一體化為代表的“新能源+”業態模式大量涌現,成為新能源開發利用的重要形式。但目前仍需進行規范引導,以確保其健康、有序發展。
(以上為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根據嘉賓發言整理,未經本人審核)
暖東云轉載其他網站內容,處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